

2020年上海中心城范围内苏州河沿线基本实现全线贯通,为上海建设“世界级滨水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城市建设必须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城市”理念,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长宁区政府、上海市教委和华东政法大学,联合组织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本次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以“百年经典,苏河典范”为目标,以推动公共空间开放、历史文脉传承和街区模式创新为重要方法,探索了高校与城市共融共生的发展新路径。围绕“保护、开放、实践、协同”规划提出了四大领域的创新措施:一是坚持“最 好保护”历史风貌,拓展百年历史的文化保护价值内涵;二是实现“最优展现”滨河资源,打造校园与滨水深度融合的公共活力界面;三是推动开放型校园规划的“最佳实践”,探索开放性大学的新样本;四是形成“最协同合作”的共建模式,建立全过程、多主体模式有效推进项目实施。
随着华政校园逐步开放,苏州河华政段“校园十景”建成亮相,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综合提升和普陀校区“苏河水岸驿站”顺利完成,项目实现了从规划图向实景图的转化。项目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一等奖、2023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等荣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与示范效应。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项目平面示意图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空间结构示意图
项目指导:赵宝静 副院长
市规划院设计团队:徐继荣、奚文沁、奚东帆、唐思远、徐晨炜
项目负责人:徐继荣 名城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曾担任上海城市更新青年规划设计师联盟 成员、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浦东案例展策展人,浦东“缤纷社区”规划师等。长期致力于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等领域工作,近年来主持《华东政法大学校园提升》《虹口区山阴路-01更新单元实施规划》等项目,多次获得全国或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上海市工程咨询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