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上海特色水乡风情文化保护,守正创新,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开展上海江南水乡特色风貌和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调研和规划工作,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市相关委办局、区政府共同组织,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汇集规划、建筑、景观、测绘等多专业力量,持续开展调研普查、专项规划和实施行动。
上海是浓缩的江南,乡村因水而生,逐水而居,在长期的人地互动过程中,造就千姿百态的聚落形态。规划基于对全市108个镇和1548个行政村全覆盖普查调研,深入发掘超大城市乡村的多元价值,提出“沪派江南”概念和“六域、八脉、十二意象”风貌保护格局。以乡村“三师联创”形式推进试点营造,探索“谋划、策划、规划、刻划、计划”模式,营造更原真的沪派江南水乡底色底版,塑造更具特色的沪派江南村落风貌,打造更富魅力的沪派江南乡野活动。
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与传承专项规划于2024年4月15日获得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成果入选自然资源部优秀案例名单,收录《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专栏案例。2024年5月《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行动(2024-2027年)》正式发布,全面开展试点营造,2025年下半年,首发项目进入推进实施阶段。
项目指导:王玲慧 副院长
市规划院设计团队(乡村分院、信息中心、上规公司):陈琳、张威、胡芸、沈高洁、王颖莹、刘晓嫣、陈阳、杨琳、何宽、刘雨佳、金伊婕、乐晓风、陈文澜、赖建清、古嘉城、白雪冬、柴晨奇、潘勋、汤春杰、郁颖姝
项目负责人:陈琳 乡村分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同济大学博士,领衔编制《上海市本土特色村落保护与传承专项规划》及系列任务,《上海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上海市湿地空间规划指南》《超特大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和规划编制技术研究》等,主持项目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华夏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奖等30余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