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Nicolas SIAUD) 嵌入城市生活的铁路客站——来自法国的经验
2019-09-07

法国SYSTRA公司交通规划师,主攻出行分析、交通规划方向。在SYSTRA公司任职以来,在法国、印尼和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多个城市规划和交通工程项目,尤其在巴黎参与了大巴黎计划的交通工程规划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他作为交通规划师,曾经参与广州、武汉、重庆和佛山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咨询项目,非常熟悉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

观看视频

巴黎大区铁路客站的发展历程

巴黎的铁路客站建设于19世纪上半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曾位于城市核心区的边缘,而如今已经深深地嵌入城市核心地区。这些车站分别承担了通向法国乃至欧洲不同方向的长距离城际铁路客运服务,例如荷兰、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甚至英国南部等广域的西欧地区。

1.jpg

2.jpg

 

未来的都市圈——大巴黎计划

大巴黎计划是西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我反思。因为这不仅是个区域融合的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城市群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以更大尺度和更长远眼光来自我审视和再出发的过程。

大巴黎计划的具体目标:首先,将大巴黎计划置于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视角来审视,在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其次,强化其在法国国内的核心地位,拓展和统筹巴黎的城市空间发展,基于大空间尺度下的大巴黎而不是文化意义上的巴黎核心区,来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并在上几轮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有限核心,内外均衡,城乡均质化,协调发展”的策略。

3.jpg

4.jpg

 

未来的网络——以巴黎为核心的径向系统,并强化外围组团的环向衔接

建立以巴黎为核心的径向系统,同时强化外围组团的环向衔接。基于上一轮总规的轴线和新城发展策略,巴黎大区建立了以巴黎市区为核心的放射型的铁路网络结构。线网提供各种类型、各种速度目标值的交通服务,外围新城均有直达市区的RER市域快线进行径向衔接,方便乘客快速进入市区。同时规划巴黎外围大环线,与RER市域快线实现径向连接。

新网络规划旨在疏解巴黎核心区功能,在城市外围区域构建和强化新的城市节点,激发城市活力,做到疏散核心功能、平衡化均质化、外围组团节点化。

5.jpg

6.jpg

 

未来的站点布局——巴黎大区铁路客站的最新规划

巴黎未来铁路客站布局中,强调与城市活动的亲近性、城乡一体化、服务均质化、对空铁联运的重视。首先,巴黎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外拓、内外均衡的总体发展策略需要得到轨道交通的强大支撑,两者相辅相成,高度耦合。其次,新一代铁路客站建设在核心城市的外围,以支撑城市外拓的发展格局,布局更注重均衡,强调服务的均质化,优先考虑实现与现有的重要城市节点紧密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在通达都市圈中小城市或市镇时,仍然力求尽可能通达城市核心区;在城市密集区域设站,以实现交通服务效率的最大化。最后,就是对空铁联运的重视。这极大拓展了地区对全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辐射力度,提升了区域的吸引力。


7.jpg

 

未来的车站——以城市交往空间为目标

新一代铁路客站的规划和设计已经超越交通的范畴,其不仅仅是连接内外的衔接点,同时也是城市活动和公共交往的场所。因此,未来的车站必须包含诸如商业、休闲娱乐、餐饮、文化等设施,同时也需要构建具有吸引力的建筑和空间设计。如圣拉扎尔站的改造和巴黎北站扩建。

圣拉扎尔站的改造持续了10年的时间。这座巴黎最古老的车站经过改建后,拥有包括换乘大厅、服务设施、商业设施、停车场等多个功能区。新增了1m2的商业设施,同时构建了宜人舒适的环境,完美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

巴黎北站改扩建工程主要特色包括:改善乘客的换乘条件和易达性、注重环保设施的建设、设置大面积的绿化空间和太阳能光伏板。5层“垂直”车站将涵盖商业、餐饮等多种类型公共空间。此外,车站屋顶设计了绿化空间和慢跑跑道,为市民提供了日常休憩、沟通、交流的城市空间。

8.jpg

9.jpg

作为富有活力的城市中心,一座好的车站本身的交通功能被弱化和消解;出行的便利性以及车站深度嵌入市民生活更加速了车站失去其“存在感”。它就像邻家的便利店,随处可见,随到随买,驻足休息,而你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