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球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创始人。毕业于中国计量大学。2004—2015年任职于娃哈哈,负责华东市场特通渠道及售货机渠道业务,好社惠社区新零售项目联合创始人。具有15年快消品渠道管理经验以及无人销售渠道合作开发经验,于2017年创办“盒动力”,专注于无人零售线下场景运营及赋能服务。“盒动力”先后获得杉杉基金以及浙江联合基金的两轮投资,并于2018年获得世界互联网大会直通乌镇总决赛三等奖。
我们相信交通会变得越来越智慧,包括AI、大数据,都会帮助整个交通越来越互联网化、越来越智慧,而整个智慧交通加上无人智慧零售,就会让我们的旅途变得更加自由、更加温暖。
1 智慧交通中尚存在缺憾
作为一名在上海奋斗的创业者,我一直在路上。感触最深的是,要经常跟时间赛跑。坐上早上第一班高铁,中午到北京与客户开会,下午赶到南京与客户开会,半夜再回到上海。这已经成为我的日常。如果没有高铁,我们怎么做到一日三城或更多城市,行千里甚至更长的距离?
智慧交通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出门之前,一定会查看百度地图,查询拥堵情况。通过手机预定高铁票、查航班,用手机扫二维码进地铁站。作为一名从业者,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还有哪些旅途过程中感觉到缺憾或是有遗憾的?我经常搭乘高速,晚上10点、11点进服务区,除了上厕所,想买东西但商铺已经打烊了。
所以,我经常号召设备服务商思考晚上10点到凌晨这个时间段,高速服务区商铺全部关门了,怎么帮助这些旅途中的奔波者提供更好的夜间服务?比如到了服务区,有24小时可以提供休息的小空间,里面可以听音乐、喝咖啡;可以购买到一些紧急需要的药品;可以吃到机器现做的冰淇淋、爆米花……当10点进服务区,要求营业员继续上夜班满足碎片化的需求,这是不经济也不人性化的,但我们做的行业,要做到24小时无人服务,其实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2 无人零售满足碎片化需求
如何借助机器人甚至更智慧的智能设备来更好地满足时间上和场景上的需求空缺点,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第一个是我们现在正在给锦江酒店集团提供的无人配送。因为环保要求,上海取消了“六小件”,宾馆酒店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等,但带来的问题是大大增加了酒店的工作量。很多住客在凌晨一两点入住,需要这样的用品时,若是再安排服务人员晚上送,工作量确实会变大变复杂。第二个是我们给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市提供了24小时服务的解决方案。超市白天16小时营业,并放置一台机器设备替代剩下8小时的服务。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无人零售受到上海联华超市、良友超市等很多传统零售的关注。
3 智慧交通+无人零售=旅途更温暖
考虑到对需求的快速响应,我们利用数据在旅途中提供服务,让出行更加智慧。当你准备出行的时候,你会输入目的地,目的地里会智能给你推荐,中间有多少个休息点、多少个服务区、离服务区多远,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预约什么服务,或者开车时间比较长,大数据会告诉你必须强制休息了。整个出行过程中,大数据从一开始出发就全方位地在为你服务,帮你做出更好的决策。
除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外,高铁站、机场、长途汽车站、景区等场景中,我们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即哪些物联网设备、共享设备、无人零售业态能更好地提供服务。无人零售服务也不仅仅是针对C端用户,还为这个过程中的员工思考,怎样让他们获得更舒服的环境。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我们用一个无人设备帮助上饶公交集团解决了公交车司机不能按时吃饭的问题。我们为上饶公交集团定制开发了一套柜子,投放在公交集团的首末站。食堂将装饭菜的保温盒装好放在盒子里,任何时候到了站点,司机利用休息的15分钟、20分钟时间就可以吃上热饭。自此,上饶市的公交车司机满意度大幅提升。
我在上海创业,本质来说就是不断思考,具体的这些场景还有哪些服务空缺,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我想在未来三到五年或者更长时间,无人零售将会在大家身边随处可见。其实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它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悄悄地给你提供服务。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琳琅满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