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上海区域事业集团设计总监,上海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城市更新事业部总经理,从NP4(第四届万科新动力)到区域设计总监,历经6个城市数十个项目,操盘过深圳第五园、十七英里、翡翠滨江、翡翠公园、天空之城、上生新所等明星项目。
1 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1920年,这里是哥伦比亚俱乐部,1930年这里是孙科别墅,解放之后这里成了上海生物制药研究所,成了一个保密的内部单位,如今他成为了上海市民随时随地能感受到的空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与活力的美好场所。
2016年6月,万科和业主方上海生物制药研究所签订了改造协议,开启了709天的征程。
2 从上生所到上生新所
万科作为一个资产的运营方,希望通过资产的改造和运营的提升,让场所焕然一新、再现活力。之所以起名为上生新所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改造,能让文化、城市更富魅力,使更新让生活更美好。第一,是对新的场所的营造,将原来封闭内向的工业科研园区改造成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实践场所、性质、功能的新生更迭;第二,是有新的社会价值,体现存量空间文脉的传承、更新,发挥片区特色;第三,呈现一个新的状态,通过“新”“旧”对话让经过百年更替的建筑,形成一个开放、拥抱城市的状态。
3 上生新所的经验及收获
“上生新所”北沿延安西路,东临番禺路,周边用地相对比较复杂。一期开业的11栋建筑,包括部分别墅和1924年美国设计师阿扎德设计的哥伦比亚海军俱乐部和里面的一个泳池。这次更新采用了一种土地混合发展的模式,包括历史建筑保护、工业遗产改建、更新区域的新建。希望利用这种开发模式将封闭单一的厂区变成开放的、7*24小时的混合社区,拥有娱乐、文化、商业、餐饮、秀场、零售、创意、酒店、创意、办公等功能。
在项目规划方面,保留原有开放空间,梳理有机空间,编制活动剧本,形成较好的公共空间体系。在招商定位方面,从城市运营考虑,打造创新、创业的办公场所,文化艺术的生活圈,时尚文化的聚集地。在设计导则方面,需要有总体的产品特色、模块划分,以便于产品决策、方案确定时可以对照。并且着重考虑历史工业和新建筑之间的规划,使历史遗产、工业改造和更新能更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具体设计方面,首先确定L形的商业动线,打通延安西路、番禺路两个节点,把有特色的建筑更好地串联在一起,其次确定时尚波普的工业遗存的室内设计风格。在建筑更新方面,需要针对不同属性的建筑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例如针对历史建筑要做最小规模的调整和更新,针对工业建筑,通过改造来实现优化升级以及对新功能要求的适应;针对新的建筑,我们希望在场地中增加一些新建筑,提供现有建筑无法提供的可能性。在方案阶段,我们希望能充分预留物理空间、物理条件,为后期的场地经营做很好的准备。
“我们相信,每个小变化、小改造、小更新,如同开出的小浪花,点滴积累,就是人们心中的美好生活”。